为深化教师专业素养,提升教师专业能力,4月23日15:00在淬炼图书馆开展第三期教师读书分享会,本次活动以“共读商业经典,启迪教育智慧”为主题,围绕多位商业领袖的自传与商科著作展开深度探讨。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与领导力教研室的教师们齐聚一堂,以书会友,分享阅读感悟,交流读书心得。现场氛围热烈,思想碰撞不断。

会议伊始,领导力教研室主任张文燕强调了阅读对教师课堂教育的重要性。她指出:“在信息时代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,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,更是思维的引导者。阅读商业传记的成长历程,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企业管理的底层逻辑,从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商科思维和领导力。”并鼓励教师们将书中的管理智慧融入课堂教学。

坚守原则,以身作则。领导力教研室刘瑞老师首先分享了《刘强东自述:我的经营模式》。通过以刘强东的创业历程为例,剖析了其成功背后的核心特质:极强的自律性与坚持性。从大学期间自学编程赚取第一桶金,到在中关村租下4平米柜台开启创业之旅,再到面对非典疫情果断转型线上,以及力排众议自建物流等关键节点,刘强东的每一次抉择都充满了智慧与勇气。刘瑞老师提到,刘强东坚持每日参加公司早会,十几年如一日,这种“以身作则”的管理风格深刻影响了京东的企业文化。她结合教育行业指出:“教师同样需要自律,比如减少无效社交、专注教学研究,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。”

逆境中的自我突破,向前看永不言弃。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裴珊老师则聚焦搜狐创始人张朝阳的传记《张朝阳重新出发》。她分享了张朝阳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低谷期如何调整心态、重新定义人生目标的故事。她认为,张朝阳的经历对教育工作者极具启发:“教师职业同样会面临倦怠期,但真正的成长往往来自对困境的反思与突破。”她特别提到张朝阳的“心理学自救”方式——通过阅读哲学和心理学书籍重塑认知,并建议教师们“在压力中保持学习,用跨学科思维丰富课堂”。随后,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张娟老师从张朝阳的案例引申:“高校教师是否也应像企业家一样,具备‘产品思维’,让课程更贴合社会需求?”

商业智慧如何赋能教育创新?在自由交流环节,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展开热烈讨论。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刘潇老师提出:“刘强东的‘用户至上’理念是否可以迁移到教育中?比如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设计课程?”张文燕主任总结道:“商业领袖的决策逻辑、危机应对方法,都能为教育创新提供新视角。例如,京东的供应链管理思维可以启发我们优化教学资源的分配。”

本次读书会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共享,更是一场教育理念的革新。通过读书会的分享,教师们深刻认识到:教育与管理殊途同归,核心都在于激发人的潜能。
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读书分享,让知识的力量在教学中不断传递与升华,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,促进“商科+教育”的融合实践。
撰稿:刘 潇